非全研究生必看!證監會新規這3類院校千萬別碰
證監會的一紙文件在在職考研圈炸開了鍋,很多準備報非全研究生的同學都在問,新規到底說了啥?哪些學校不能報了?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。
先說重點,證監會這次主要卡的是"免聯考雙證班"的學歷認可問題。文件明確要求,證券基金從業人員報考MBA/EMBA/MEM等管理類專碩時,必須選擇參加全國統考且頒發學歷證的雙證項目。這對咱們在職人士影響最大的有三類學校,
第一類,境外院校的免聯考項目。比如某東南亞高校的MBA班,雖然宣傳"免試入學、留服認證",但證監會新規不認這類學歷作為報考分析師、基金經理的資格憑證。
第二類,校企合作研修班。某985高校和培訓機構合辦的"先入學后考試"班型,結業證+學位證的組合現在過不了證券從業資格審查。
第三類,超低分數線錄取的院校。像去年某中部高校MPAcc專業錄取線比國家線低30分,這類院校畢業生在基金從業注冊時會被重點核查。
那在職考研er該怎么選學校呢?建議重點關注兩個指標,一看是否參加12月全國統考,二看畢業證編號是不是"1"開頭(學歷教育編號)。比如清華MEM、北大MPA這些傳統項目依然穩妥,而部分院校的"先讀后考"班型建議暫緩報考。
這里要我強調一點,現在有些機構打著"證監會認可"旗號招生,其實玩的是文字游戲。大家可以直接上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,查最新公布的《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、監事、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資質管理辦法》,里面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在金融行業的認可度調查
前幾年,不少人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見,覺得"在職讀的沒啥含金量"。但這兩年情況悄悄變了——特別是金融行業這種學歷內卷的重災區。某股份制銀行HR私下說,"現在簡歷里非全碩士的比例明顯增加,只要學校夠硬,我們基本一視同仁。"
二、政策背書讓"非全"翻身
2016年教育部改革是個分水嶺。改革后非全研究生和全日制統一考試、統一劃線,畢業拿雙證(學歷證+學位證),證書上只會標注"非全日制"字樣。北京某985高校招生辦老師透露,"我們金融專碩非全項目,錄取分數線比全日制只低10分左右,考生質量越來越接近。"
三、金融機構的真實態度
走訪上海陸家嘴多家金融機構發現,
1. 國有大行、券商總部,更看重第一學歷+工作經驗,非全學歷能過簡歷關
2. 基金、投行部門,頂級機構仍偏愛全日制名校生,但中小機構接受度提升
3. 互聯網金融公司,實操能力優先,學歷類型反而不是重點
某私募基金經理直言,"我帶的研究生里,非全的學生反而更清楚自己要什么,上課帶來的業務資源也更實在。"
四、“上岸人”的實戰建議
1. 選對學校比學歷類型更重要
金融圈認"圈子文化",中央財經、西南財經等專業院校的非全學歷,有時比綜合類985更吃香
2. 工作經驗是硬通貨
建議工作3年以上的從業者報考,某券商投行部副總說,"我們招的非全畢業生,普遍比應屆碩士上手快2個月"
3. 專業選擇要"接地氣"
優先考慮金融工程、金融科技等實操性強的方向,避開理論性過強的專業
五、這些細節影響認可度
? 在讀期間多考CFA、FRM等證書
? 主動參與導師的橫向課題項目
? 盡量選擇有校企合作培養計劃的院校
? 畢業論文最好結合工作實際案例
現在很多金融單位的晉升機制里,非全碩士學歷已經可以享受與全日制同等的加薪待遇。深圳某商業銀行2022年內部文件顯示,獲得碩士學歷的員工(無論是否全日制)均可申請管理崗競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