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研究生全流程“防坑”攻略,MBA/EMBA學費清單+985撿漏院校推薦
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流程,尤其是MBA、EMBA這些熱門專業。今天就手把手帶大家走一遍完整流程,順便分享點干貨——哪些學校好上岸、學費到底要準備多少、哪些坑千萬別踩。
第一步,搞清楚自己符不符合條件
非全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職人員,大專畢業滿5年或本科畢業滿3年就能報。像MBA、MEM這些管理類專業,大部分學校不限制原專業,但部分院校的MPAcc(會計專碩)會要求本科相關背景。
第二步,選學校要會"撿漏"
985院校里也有"性價比之王",比如中國農業大學的MPA項目,去年復試線比國家線還低10分;山東大學的MEM專業每年調劑名額多,初試過線基本穩錄。注意避開熱門地區的扎堆院校,比如北上廣深的985競爭激烈,中部地區985相對容易。
第三步,備考別被機構忽悠
很多同學花幾萬塊報“抱過”班,其實真沒必要。管理類聯考(199科目)自己買教材+刷真題完全夠用。重點說下學費,MBA最貴,清北要40萬+,但像云南大學MBA不到8萬;EMBA普遍20萬起步,MEM性價比高,大多在10-15萬區間。
第四步,錄取后怎么上課
現在90%的院校都采用"集中授課",每月集中4天上課(通常包含周末)。疫情期間很多學校保留線上+線下結合模式,外地考生也不用辭職。特別注意,一定要選有"雙證"的項目(畢業證+學位證),單證同等學力申碩不算研究生學歷!
第五步,論文答辯避雷要點
說個真實案例,
去年幫張姐規劃考研,她32歲、大專學歷,說一千,道一萬用"自考本科+5年工作經驗"的條件,成功上岸某211的MPA專業,全程備考只花了報名費+教材錢不到2000塊。關鍵是要吃透政策,選對賽道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申碩的區別,看完這篇就懂了
一、進門方式不一樣
非全日制研究生得老老實實參加全國統考,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張試卷,分數線也差不多。每年12月考試,過線了才能進復試。這就跟考公務員似的,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。
同等學力申碩就友好多了,不用考試直接入學。先交錢上課,修完學分再參加5月份的統考。注意這個考試只考外語和專業課,滿分100分考60分就行,還能保留單科成績4年。
二、怎么上課?
非全的上課時間相對固定,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課是常態。有些學校還要求必須到校,想在家躺著上網課?門兒都沒有。
同等學力就靈活得多,很多學校開網課,晚上或周末直播都能看回放。特別適合經常出差、加班的上班族,時間安排上確實方便。
三、證書有啥不一樣?
非全日制畢業拿的是雙證,學歷證+學位證。雖然證書上會注明"非全日制",但法律效力和全日制完全一樣。這兩年很多公務員考試、事業編都開始承認了。
同等學力申碩只能拿單證——碩士學位證。注意!這個證和全日制碩士的學位證長得一模一樣,不會標注"同等學力"。但因為沒有學歷證,所以你的學歷還是本科。
四、適合哪些人?
非全更適合,
1. 剛畢業3年內的年輕人
2. 需要研究生學歷考編評職稱的
3. 想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
同等學力適合,
1. 工作5年以上的職場老手
2. 單純需要碩士學位的(比如教師評職稱)
3. 沒時間備考全國統考的
五、花錢的差別
非全學費普遍在3-10萬,管理類專業更貴。加上住宿交通費,成本確實不低。但很多單位現在有學費補貼政策。
同等學力整體花費2-5萬,不用脫產省了住宿費。不過要注意,有些機構會額外收論文指導費、答辯費,報名前一定問清楚。
六、社會認可度
非全的認可度這幾年明顯提高,特別是在體制內和國企。但私企還是更認全日制,這個得看具體行業。
同等學力的學位證國家承認,但有些單位評職稱時可能要求"學歷+學位"雙證。建議提前打聽清楚單位政策。
學姐提醒大家,選哪種方式要看自己的實際需求。要是為了積分落戶、升職加薪,非全的雙證更保險;如果單純想提升專業能力,同等學力性價比更高。千萬別跟風報名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