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MBA,這5類專業門檻低、好畢業(附院校推薦)
很多朋友問我:"現在MBA專業這么多,到底哪個最容易拿證?"作為一個在在職教育行業摸爬滾打5年的“老江湖”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大實話。
先劃重點:好畢業的MBA專業都有三個共同特點——考試難度低、論文要求寬松、上課時間靈活。根據這三點,我整理了5個特別適合上班族報考的方向:
1. 普通MBA(雙證班)
重點推薦:華中科技大學、武漢大學
優勢:筆試國家線最低(去年167分),復試淘汰率不到10%。周末上課,論文可結合工作實際案例,查重率要求30%以內
2. MEM工程管理碩士
重點推薦:天津大學、華南理工
優勢:接受理工科跨考,復試加試科目少。特別適合在建筑、IT行業工作的朋友,畢業設計可直接用參與過的項目報告
3. MPA公共管理碩士
重點推薦:中國人民大學、中山大學
優勢:筆試英語二難度低,很多院校開設提前批面試。適合公務員、事業單位人員,論文方向可選政策研究類
4. 國際MBA(免聯考)
重點推薦:法國ISTEC高商、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
優勢:申請制入學,全程線上授課。適合急需碩士學歷評職稱的朋友,最快1.5年拿留服認證
5. 同等學力申碩(單證)
重點推薦:對外經貿大學、中國社科院
優勢:先入學后考試,5月統考只考英語+專業課。58分及格線,5次考試機會,特別適合40歲以上的管理層
要注意三個坑:①宣稱"“抱過”"的機構別信 ②學費低于8萬的國際項目要查清認證 ③避開要求核心期刊論文的院校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沒有絕對容易的專業,關鍵要選跟自己工作相關的方向。就像去年我表弟在電力公司上班,選了華北電力的MEM,專業課考試都是電力相關題目,自然比考金融專業課輕松得多。
在職讀研,單證和雙證到底有什么區別?
一、最直接的差別:手里能拿幾個證
單證和雙證,字面意思已經說得很直白了。
單證:畢業后只能拿到一個證——碩士學位證。
雙證:畢業后能拿到倆證——研究生學歷證+碩士學位證。
舉個栗子,小張去年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拿了管理學碩士,簡歷上只能寫“碩士學位”;而隔壁老王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,現在簡歷上能寫“研究生學歷+碩士學位”。有些單位評職稱、漲工資卡這個學歷證,這時候雙證的優勢就顯出來了。
二、進門方式完全不一樣
1. 單證:先上車后補票
同等學力申碩不用考試就能進校學習,修完學分再參加5月份的全國統考。相當于先跟著老師學一年專業課,覺得能跟上了再去考試,壓力小很多。很多高校還允許四年內考過就行,比如第一年英語沒過,第二年還能接著考。
2. 雙證:千軍萬馬過獨木橋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樣要參加12月全國統考,筆試過線還得面試。去年某985院校的MBA專業,2000多人報名只錄了120個,競爭比公務員考試還激烈。考過的人都說,那感覺跟重新參加一次高考似的。
三、花錢花時間差不少
單證:全程2-3萬是常態,醫學類專業可能到5萬。周末上網課或者寒暑假集中上課,特別適合經常出差的人。
雙證:學費直接翻倍,管理類專業動不動就10萬起步。每周固定周末上課,雷打不動堅持2-3年,路上來回還得搭時間。
有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算過賬:讀雙證三年總共要花15萬,加上每個周末不能接私活,里外里少賺了二十多萬。后來他改讀單證,省下的錢直接付了房子首付。
四、社會認可度有門道
體制內單位(比如事業單位、國企)更認雙證,畢竟白紙黑字寫著研究生學歷。但外企和私企反倒更看重學位證,特別是MBA、法律碩士這些專業,有碩士學位就能滿足升職要求。
有個特別現實的情況:很多人讀研是為了評職稱。中小學老師評高級職稱,有碩士學位就能加分的地區和必須要有研究生學歷的地區各占一半,這個得提前打聽清楚當地政策。
五、怎么選不踩坑?
1. 著急落戶加分的選雙證,北京上海的研究生學歷落戶能多加21分
2. 體制內晉升的選雙證,職稱評定時多個證多個保障
3. 企業中層鍍金的選單證,省時省錢還能擴展人脈
4. 純粹學知識的隨便選,反正都是同樣的老師上課
對了說個大實話:別聽機構忽悠“雙證含金量高”,適合自己才是王道。有個做銷售的哥們兒,讀單證期間認識了好幾個客戶,還沒畢業就完成了全年業績。這種實際收獲,可比證書本身值錢多了。
記住,選單證還是雙證,關鍵看你的錢包厚度、時間余額和實際需求。別人的選擇都是參考,自己的路還得自己琢磨著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