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研究生屬于學碩嗎?在職讀研必看,MBA/EMBA/MEM到底算學術型還是專業型?
很多在職考研的同學都在問,"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不是學碩?我報的MBA屬于哪種類型?"今天咱們就用大白話把這事徹底說清楚。
一、學碩和專碩到底有什么區別?
學碩全稱學術型碩士,主要培養學術研究人才,課程側重理論,學制一般3年。專碩全稱專業型碩士,培養應用型人才,課程更重實操,學制2-3年。最明顯的區別是畢業要求,學碩必須發論文,專碩很多學校不做硬性要求。
二、非全研究生屬于學碩還是專碩?
我就直接說結論,絕大多數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是專碩!比如常見的,
管理類專碩,MBA/EMBA/MEM/MPA/MTA
財經類專碩,MPAcc/MAud
工程類專碩,電子信息、機械工程等
教育類專碩,教育管理、學科教學等
不過也有個別例外,像法律碩士(法學)非全屬于專碩,但法學碩士非全就屬于學碩。所以不能一概而論,關鍵要看具體專業代碼,
專碩代碼第三位是5或6(如125100工商管理)
學碩代碼第三位是0或1(如030100法學)
三、為什么非全多是專碩?
主要三個原因,
1. 培養定位,在職人員更需要應用型知識
2. 學習時間,專碩學制更靈活,適合邊工作邊讀
3. 政策導向,教育部明確要求非全重點發展專碩
四、特殊情況要注意
1. 同等學力申碩屬于學術型,但拿的是單證
2. 部分院校的工程管理(125600)既招全日制也招非全
3. 2023年起新增的"電子信息"等專業學位也有非全形式
建議在職考生重點關注這7個熱門專碩,
1. MBA(工商管理)
2. MPA(公共管理)
3. MEM(工程管理)
4. MPAcc(會計專碩)
5. 法律碩士(非法學)
6. 教育碩士
7. 應用心理碩士
學姐提醒,現在非全和全日制專碩都是雙證(畢業證+學位證),但證書會標注培養方式。學費方面,非全普遍比全日制貴,比如985院校的MBA學費多在20-40萬之間,而全日制通常在10-20萬。
在職研究生選學碩還是專碩?這三大區別必須提前知道
一、培養方向,搞研究還是練手藝?
學碩全稱“學術型碩士”,說白了就是沖著“做學問”去的。比如教育學碩、文學學碩,課程里少不了文獻研究、理論建模,畢業論文也得有新觀點新發現。適合高校老師、科研單位從業者,或者未來想讀博的人。
專碩(專業型碩士)就實在多了,直接對標行業需求。比如MBA、法律碩士、工程碩士,課程里案例實戰、行業實訓占大頭。老師可能是企業高管,作業也可能是直接解決公司實際問題。如果你就想提升崗位技能,或者轉行到某個領域,專碩更“對癥”。
劃重點,
學碩,適合愛鉆研理論、有學術規劃的人。
專碩,適合想快速提升職業技能、解決工作難題的人。
二、課程和學制,時間成本差多少?
學碩一般要讀3年,前一年半集中上課,后一年半寫論文。課程內容偏重理論深度,比如統計學碩可能要啃高級計量模型,哲學學碩得研究原著文獻。論文要求也高,必須有自己的創新點,查重率卡得嚴。
專碩多數2年就能畢業,不少學校還開周末班、集中授課班。課程直接掛鉤行業熱點,比如新傳專碩講短視頻運營,會計專碩教最新稅務政策。論文可以選“應用型課題”,比如設計一個產品方案、優化公司管理流程,甚至用實際項目代替論文。
舉個栗子,
小王在國企做技術崗,選了控制工程專碩。上課學的自動化案例直接用到項目里,畢業論文也是改進生產線效率,領導看了立馬給升職加薪。
三、學費和招生門檻,錢包和分數都要掂量
學碩學費普遍低,一般每年8000-1萬5,而且獎學金覆蓋率高。但考起來難,尤其是英語和數學,對基礎薄弱的人來說壓力大。比如經濟學碩要考數三,英語一難度直逼六級。
專碩學費高出一截,MBA、金融專碩之類的一年5萬起步很常見。但考試相對友好,多數考英語二,數學考數二或396經濟類聯考(難度降一檔)。有些專業招生名額多,復試也更看重工作經驗。
現實情況,
預算有限、學習能力強→沖學碩。
工作忙、想盡快拿證→選專碩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,沒有絕對的好與壞,關鍵看你的“需求場景”。如果為了評職稱,有的單位只認學碩;如果為了混行業資源,專碩的人脈可能更實用。建議先問清楚單位政策,再結合下班后能擠出的時間量力而行。畢竟,讀研是為了生活更好,別把自己逼成“熬夜冠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