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研真實學費曝光!MBA/MPA/MEM這些專業最燒錢?
一姐妹在后臺收到不少私信:"在職讀研到底要準備多少錢?""聽說MBA學費都漲到30萬了是真的嗎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說這事,手把手教你算清這筆賬。
先說重點:2023年非全研究生學費確實水漲船高。985院校的MBA普遍在20-35萬區間,像清華經管MBA今年學費直接飆到36.8萬,比去年漲了整整4萬塊。不過也別慌,像農業碩士、教育碩士這類專業,很多211院校學費還在5-8萬/年這個檔位。
具體來看幾個熱門專業:
1. MBA/EMBA:當之無愧的"學費天花板",清北復交四大金剛全部突破30萬大關,但像中國礦業大學(北京)這類特色院校,學費還控制在10萬左右
2. 工程管理碩士(MEM):15-25萬是主流價格帶,北京理工大學今年剛漲到18.6萬
3. 公共管理碩士(MPA):相對親民,985院校多在8-15萬之間,中國人民大學今年學費9.9萬
4. 會計碩士(MPAcc):分全日制和非全,央財非全MPAcc兩年下來要19.8萬
這里要劃重點:千萬別被某些機構忽悠著報"免聯考"項目!教育部剛通報了23家違規機構,那些所謂不用考試就能拿證的碩士項目,十個有九個都是野雞大學。記住,正規的在職研究生只有三種:非全日制統招、同等學力申碩(單證)、中外合作辦學(留服認證的)。
給準備報名的朋友三個建議:
① 早考早上岸:對比近5年數據,熱門專業每年平均漲幅8%-12%
② 優先選本地院校:很多學校對本地生源有學費補貼
③ 善用企業資源:60%的500強企業都有教育經費補貼政策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省錢妙招:關注院校的提前批面試!像北大光華MBA提前批錄取的學生,有機會拿到10-20萬不等的獎學金,這可比年終獎實在多了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申請哪些獎學金?最新資助政策一覽
很多同學以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沒有獎學金,其實大錯特錯!近幾年政策越來越完善,不少高校和企業都為非全同學“開綠燈”。今天就帶大家挖一挖,非全日制研究生能申請的獎學金和資助政策,手把手教你“薅羊毛”。
一、國家獎學金:別以為非全沒資格
關鍵詞:國家獎學金、非全日制研究生
國家獎學金可不是全日制同學的專屬!根據教育部規定,只要納入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,完成學籍注冊、表現優秀的均可申請。每年2萬元/人的額度,競爭雖然激烈,但成績優異、有科研成果的同學千萬別慫,大膽沖!
二、學業獎學金:學校“自家福利”
關鍵詞:學業獎學金、非全日制資助
不少高校專門為非全同學設置了學業獎學金。比如:
北京某985高校:非全研究生一等獎8000元/年,覆蓋率約15%;
上海某高校:按課程成績排名,前30%可獲3000-5000元獎勵;
廣東部分院校:與企業合作,定向培養的非全學生可享學費補貼。
Tips:直接找學校研招辦或學院教務老師問政策,不同學校差異很大!
三、企業贊助獎學金:邊讀書邊“搞錢”
關鍵詞:企業獎學金、非全日制資助
如果你是在職讀非全,單位可能就是“金主爸爸”!比如:
國企/事業單位:部分單位對考上非全的員工直接報銷50%-100%學費;
科技公司:如某互聯網大廠,技術崗員工攻讀對口專業,可申請每年2萬元助學金;
行業協會:建筑、金融等行業協會常設專項獎學金,關注行業官網或導師推薦。
四、地方人才補貼:政府幫你交學費
關鍵詞:非全日制研究生補貼、地方人才政策
各地為吸引人才,對非全研究生也拋出橄欖枝:
杭州:非全碩士畢業后在杭工作,可申領3萬元生活補貼;
深圳:非全雙證碩士符合條件者,享受租房補貼1.2萬元/年;
成都:部分區縣對在職攻讀重點學科的非全學生,補貼學費的30%。
注意!這些政策通常要求社保繳納、畢業院校層次等,提前查清當地人社局文件。
五、“冷門”但實用的資助渠道
1. 校友基金會:
部分高校校友會設立專項助學金,比如針對非全的“創業基金”“公益實踐資助”,金額5000-2萬元不等。
2. 科研項目補助:
跟著導師做課題的非全同學,可能拿到科研勞務費,每月幾百到上千元不等,主動和導師溝通機會更多。
3. 助學貸款:
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助學貸款覆蓋非全日制研究生,每年最高1.6萬元,畢業前利息全免。
六、申請獎學金的“小心機”
盯緊時間節點:國家獎學金通常9月申請,學業獎學金分學期發放,錯過等一年;
材料準備要“卷”:成績單、競賽證書、專利證明、實踐報告…能證明能力的材料統統整理好;
多問學長學姐:同校非全前輩的申請經驗最靠譜,學院公示名單也能挖到“門道”。
親情提示大家,很多獎學金信息不會主動“找上門”,平時多刷學校官網、班級群通知,甚至直接打學校資助中心電話咨詢。政策年年變,早關注早準備,說不定下一筆獎學金就是你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