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等學力申碩考不過退費?武漢大學這類班型學費9800元
"去年我報的班簽了退費協議,結果真給退了1萬2!"刷到某985高校老師曬出的聊天記錄,讓不少在職考研黨重新關注起"考不過退費"的同等學力申碩項目。今天就給大家掰扯清楚這個特殊升學渠道的門道。
先潑盆冷水: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退費政策。目前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、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等8所院校的部分專業,針對企業管理、法學、教育學等熱門方向開設了"“抱過”班"。這類班型學費普遍在9800-15800元之間,簽協議時特別注意三點:一是退費比例(多數退70%-80%),二是必須參加考前集訓,三是統考科目單科不過也能退。
重點來了!真正靠譜的退費協議長啥樣?以武漢大學某班型為例:交13800元包含6次面授+全套備考資料,若連續兩年參加統考未通過英語或學科綜合任一科目,可申請退還9800元。注意要核對協議中的三個關鍵點:1.退費觸發條件是否包含補考機會 2.是否扣除教材費、管理費等雜項 3.退費申請截止時間。
這里要提醒在職考生:別被"全額退費"的幌子忽悠了。某培訓機構去年就被曝光玩文字游戲,所謂的"全額"其實只退考試科目的輔導費用。建議優先選擇院校直招的研修班,比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MPAcc方向班,學費雖然要2萬2,但協議明確寫清"統考未過退1萬5"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:退費保障只是買個安心,關鍵還得自己下功夫。我認識的在職寶媽李姐,白天帶娃晚上刷題,去年英語62分踩線過。她的經驗就三條:抓住近5年真題、重點突破薄弱題型、用好碎片化時間。記住,再好的退費協議也比不上錄取通知書實在。
同等學力申碩考不過退費協議到底怎么簽?
好多同學在問同等學力申碩的“考不過退費”協議到底靠不靠譜,合同怎么簽才能不吃虧。今天咱就掰開揉碎聊清楚,手把手教你別上當!
一、退費協議到底是個啥?
簡單說,就是培訓機構承諾“如果學員沒通過申碩考試,按比例退學費”。聽著挺吸引人,但里頭門道可不少。
重點看三點:
1. 退費比例:是全款退還是退部分?大部分機構退50%-80%,敢寫“100%退”的要仔細看附加條件。
2. 時間限制:有的要求2年內考不過才退,超時作廢。
3. 扣費條款:是否扣除教材費、服務費?白紙黑字寫明白才算數。
二、簽協議前必須搞清楚的細節
1. 考試次數算幾次?
有的機構說“考不過就退”,但沒說是單科還是總分沒過。比如英語過了專業課沒過的,這種情況退不退?必須提前問清!
2. 退費流程怎么走?
要提交哪些材料?(成績單、準考證缺一不可)
退款周期多久?(30天還是60天?拖半年的要警惕)
線上申請還是跑現場?(異地同學盡量選線上辦理)
3. 隱藏條款要當心
見過最坑的案例:協議里寫“缺勤3次以上不退費”,結果學員因疫情隔離被扣錢。簽合同前一定逐條確認,把“不可抗力關鍵點”補充進條款。
三、手把手教你簽合同
第一步:查資質
先上“學信網”核實機構辦學許可,再搜教育局備案號。別光聽銷售吹牛,官網查不到備案的直接pass!
第二步:重點圈出這些內容
把以下內容用熒光筆標出來:
退費計算公式(總學費-已開課費用=?)
違約條款(機構不退款怎么索賠)
爭議解決方式(盡量選本地仲裁委員會)
第三步:錄音+留證據
交錢時別嫌麻煩:
1. 要發票(別拿收據糊弄)
2. 合同蓋公章(部門章無效)
3. 口頭承諾寫進補充協議(比如““抱過”班”保的是哪所學校)
四、“老江湖”的血淚教訓
1. 分期付款有風險:某機構用“0元入學”吸引人,考不過照樣要還分期貸款。
2. 附加條件藏得深:要求每月寫學習心得、必須參加模考…做不到就不退費。
3. 退款變課時券:說好退現金,說一千,道一萬只給兌換其他課程的代金券。
五、常見問題快問快答
Q:考不過真能退錢嗎?
A:正規機構基本能退,但拖個把月是常態。選成立5年以上的老牌子更穩當。
Q:自己原因放棄考試給退嗎?
A:九成機構不退!除非合同寫明“個人原因可退部分費用”。
Q:退費要扣多少手續費?
A:國家沒統一標準,有的扣5%服務費,有的扣20%。交錢前務必問清楚!
親情提示研友們兒:別光看退費協議就沖動交錢,先試聽課程、了解師資水平。要是課都講不明白,就算能退錢也耽誤工夫不是?簽合同時多帶個明白人幫著看條款,畢竟好幾萬塊錢的事兒,謹慎點總沒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