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日制考研失敗別慌!這5條在職讀研路徑能救急
收到很多考生私信:"全日制研究生考了兩年都沒過線,年齡越來越大耗不起怎么辦?"作為從業8年的升學規劃師,我建議不妨轉換思路。下面這5種在職讀研方式,既能保住工作又能拿碩士文憑,特別適合有工作經驗的考生。
一、非全日制研究生
這是最接近全日制的選擇,去年我帶過的張學員就是轉報了某985高校MEM項目。優勢在于:
1. 畢業拿雙證(學歷證+學位證)
2. 筆試考管理類聯考,比全日制簡單
3. 周末上課不耽誤工作
重點推薦MEM/MPA/MBA三個專業,特別是MEM近年錄取線比MBA低15分左右。
二、同等學力申碩
適合基礎薄弱的考生,我表弟專科畢業6年就是通過這個方式拿的碩士證。特點:
1. 免試入學先修學分
2. 5月統考只考英語+專業課
3. 單證但國家承認
特別注意要選有辦學資質的高校,比如XX大學經濟學碩士班,學費3.8萬性價比超高。
三、國際免聯考碩士
上周剛幫做電商的王總申請了法國ISTEC商學院MBA,全程線上授課。這類項目:
1. 申請制入學無筆試
2. 1.5年拿留服認證文憑
3. 適合管理層鍍金
注意要選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可查的院校,東南亞院校費用多在6-12萬之間。
四、黨校研究生
體制內朋友首選,省委黨校MPA項目去年錄取了32%的全日制落榜生。優勢:
1. 政審代替部分筆試
2. 學費每年僅8000元
3. 人脈資源優質
需要單位推薦信,更適合公務員或國企員工。
五、海外留學碩士
預算充足的可以考慮,像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,1年制碩士學費7萬。建議:
1. 選QS前500院校
2. 避開需要雅思成績的項目
3. 注意留服認證要求
特別注意疫情期間很多院校開通了線上授課通道。
我特別要提醒大家,2023年教育部新增了9個專碩點,比如XX大學的數字經濟碩士,首次招生錄取率高。建議登錄研招網查看最新動態,抓住政策紅利期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實在話,我見過太多死磕全日制的考生耽誤了工作。現在在職碩士在職稱評定、積分落戶等方面與全日制享受同等待遇,何必非走獨木橋?關鍵要選對適合自己職業規劃的項目。
在職研究生學費大概需要多少錢?
一、不同途徑的學費差異大
在職研究生主要分兩種路子: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。這倆的學費能差出好幾倍:
1. 同等學力申碩
大部分專業學費在1萬到4萬之間,像人大的新聞傳播學2.8萬,首師大的教育學1.8萬。這種屬于“先上課后考試”,適合預算有限的人。
2. 非全日制研究生
學費普遍從3萬起步,重點院校的熱門專業更貴。比如清華的MBA能到36.8萬,北師大的心理學碩士約7萬。這類要和全日制考生一起參加12月統考,含金量高但成本也高。
二、哪些原因影響學費?
1. 學校段位
985/211院校普遍比普通高校貴30%-50%。比如同樣讀工商管理,普通院校可能6萬,重點院校可能12萬起步。
2. 專業類型
文史哲類專業:普遍3-8萬
理工科專業:5-12萬
MBA/MPA/法律碩士:8-25萬(部分頂尖院校突破40萬)
3. 地域差異
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學費普遍比二三線城市高20%左右。比如某高校在深圳校區的收費就比本部貴。
三、容易被忽視的額外開銷
除了學費本身,還有幾筆錢要提前算清楚:
申碩考試費:每科100元左右(一般考兩科)
論文指導費:5000-10000元(很多學校單獨收取)
教材資料費:2000-5000元(部分專業需自購器材)
四、省學費的實用技巧
1. 學費分期
越來越多高校支持分期付款,比如分3學期繳納,能緩解短期壓力。
2. 獎學金政策
部分院校對成績前10%的學員減免20%-50%學費,尤其理工科專業機會更多。
3. 單位補貼
很多國企事業單位有學歷補貼政策,提前問清楚人事部門,有些能報銷70%學費。
五、選校前要問清楚的細節
1. 學費是否包含論文答辯費(有些學校會額外收8000-1.5萬)
2. 網絡班是否和面授班同價(部分高校網課便宜20%)
3. 教材費是統一收取還是自行購買
4. 退學時的退費比例(建議保留繳費憑證)
親情提示大家,遇到““抱過”班”“低價速成班”一定要警惕,正規院校的收費都在學校官網公示,直接打學校繼續教育學院的電話最靠譜。